top of page

台灣如何成為亞洲主要的創業中心?

Tim Lin


和其他許多經歷過 2008 金融危機的國家一樣,台灣的失業率也曾攀升,呈現出種絲毫不停的現象。因為台灣對學歷及升職根深蒂固的傳統價值觀,使得「穩定」這個概念變得極其重要。美國在台協會前任商業職行長泰瑞・庫克指出:「在一個擁有二千三百萬顧客群的小型市場裡,台灣百分之七十的 GDP 總值來自為出口貿易。」他更指出:「因為市場和全球供應鏈的緊密結合,台灣比起同一區域的競爭者們受到了更嚴重的衝擊,也花費了更多時間從全球經濟蕭條中恢復。」


因此,當穩定性為首要前提時,風險性及新創性都是不值得去考慮的事情 。

以更多創新性為目標

雖然如此,台灣近幾年內也因為種種因素開始漸漸地導向著成為亞太創新的中心。台灣在全球競爭力上排名第 15 名,在創新性上面則排名第 10 名,而且也是全球擁有最多軟體和硬體工程師的國家之一。


此一人才庫成了特斯拉電動車部分原始設計的推手,更是承擔了許多全球性電子業龍頭,像是蘋果、索尼、和微軟的旗艦商品的生產。另外,台灣也在半導體產業裡獨佔鰲頭了超過 30 年。科技中心及新創集散區也開始在主要城市,如台中、台南、高雄以有序形式地茁壯起來。同樣的,台灣也在世界外來工作居住人口上排名第一名,持續地吸引著各領域的外國人才來到台灣發展。


正因為以上所提到的特性,讓台灣擁有區域性及國際性的有利條件。但是,制度上和文化上的障礙卻限制了其成長的空間。以下兩個建議將提供對這些障礙的解決方案。


捨棄「建設了就會有人來」的模式

台灣政府在近期撥款了 3.1 億美金建設了一個號稱為「亞洲矽谷」的全新科技中心。行政院院長林全指出:「希望透過這項建設,將世界各國最新的想法帶到台灣來,也藉此吸引高階的海外人才來加強台灣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


然而,當政府心意是從好的出發點開始時,單純以新的建設卻無法完整地將台灣和矽谷的精神融合在一起。更令人擔心的是台灣政府有著將其投資的建設在開始營運後就閒置的慣性及紀錄。如果真心想複製舊金山海灣區的美好及成功,台灣就必須以借鏡矽谷的人文特質和精神為首要的目標。


比起投入超過 3.1 億美金建設新的科技集散區,台灣更可以從節約開支,和利用部分資金重新整修及利用閒置的舊建築物裡得到更多利益。其次,在重新整修之後,未使用部分的資金也可以有效地利用於幫助外來的新創公司稅務上的緩衝,或者是給予遇到困難的本地新創公司資金上的援助。


在新加坡,政府將殘破的老工廠廠房重整為當地最大的新創中心。這一地區現在被稱做 Block 71,也是作為 250 個新創公司的根據地。


視時機利用文化及區域的獨特性

複製成功的新創產業是相當誘人的。雖然在中國有一些類似的新創公司成功複製的例子,台灣卻有著一些基礎上和中國不同的地方。台灣沒有像中國一樣的市場大小或保護主義的政府條例來保護國內的新創產業。台灣的企業主們必須看清及看準時機,利用這個國家基礎上的不同,並針對那一些地區的特異性去設計嶄新的解決及配套方案。


台灣最大的群眾募資平台 FlyingV 執行長鄭光庭發表自己在看過上千個計畫的興起和落寞後的感想:「台灣在亞洲裡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猶如一個大熔爐般,它融入了中國、日本、美國、和原住民的文化。這個獨特的背景和視野必須是所有台灣企業的基本支柱。」


一些適當利用了台灣的獨特性的新創公司包含了 Gogoro 及 17 Media。這兩家公司不僅避開了所謂模版化的創業模式之外,他們更是創造了全新且更適合其地區性的產品。


好事即將到來

有許多頂尖人才在十年前加入了像是富士康及台積電的大型企業公司。當這些主要公司佔據和鞏固了市場地位的同時,新創產業卻因主要公司人才的壟斷而缺少好的人才 。 台灣創新創業中心 (Taiwa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Center, TIEC) 執行長王南雷博士分享了他在灣區及台灣的企業領域裡觀察了 20 年的經驗:「要達到新創,最難的關卡就是心態。在現今的台灣,創業所需的新創心態已經有所轉變,且對新創產業的意識也逐漸的復甦。」他更表示:


「台灣的頂級人才開始想在新創產業裡創業。一些團體也漸漸地相互合作,朝著新的市場及需求發展起來。」

除了思考方式有序地轉換外,台灣正積極地塑造出一個適合創新發展的環境。


培養一個創新產業的生態系統

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 (NDC) 推出了名叫「創業拔萃專案」的計畫,目標是促進一個有效的創新產業生態系統。這一個計畫的幕後推手 -- 台灣新創競技場 (Taiwan Startup Stadium, TSS) -- 主要是想培育全新世代的新創產業,及持續鞏固和加州矽谷的緊密關係。TSS 執行長黃蕙雯在看過這個市場轉變後提到:


「政府的立場是希望可以支持創新產業而不是領導,是分發職責而不是掌握。而這樣制度鬆綁正對創新產業的好消息。」

另外,台灣也在 2015 年六月在矽谷設置台灣創新創業中心 (TEIC),也成為亞洲第一個擁有政府資助的海外前哨站點的國家。TIEC 的主要目的在於將受審通過的新創公司帶到矽谷,而有資格的團隊會予以獎勵 2 萬美元的補助金作為生活開銷費用。最後,由政府資助的國際資金達到 4 億美金,而同時本地的資金募集者,像是 AppWorks,也募集到 5 千萬美金的資金,專門提供給本地新創公司。


總結

為了提高台灣的全球競爭力,政府可以提供稅金上的獎勵給本地公司去尋找新的風險投資部門。另外,政府也可以提供一個平台給創業主們來展示他們的產品或服務給他們淺在的投資客族群們。當這股力量持續下去時,創辦人,員工,投資客及政府都必須一起合作來提高整體產業的前瞻性。新創公司也要適時地利用台灣的資產來穩固他們在亞太的的地位。


如果台灣能持續近幾年來的進步及成長,相信總有一天這個國家將可以成為亞太的科技中心。
48 view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